2018-4-4 巴黎青年 观后感-吴锦

在巴黎,塞纳河的北岸是卢浮宫,南岸是奥赛美术馆。奥赛美术馆是奥赛火车站改的,据说是因为卢浮宫挂不下太多的画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很多重要的经典都在奥赛美术馆里,譬如: 古斯塔夫•库尔贝 1850《画室》、《奥南的葬礼》

让•弗朗索瓦•米勒 1855-57 《拾麦穗者》、《晚钟》

爱德华•马奈 1866 《吹笛的男孩》、《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

timgtimg (1)timg (2)

 

19 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腐朽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

 

印象派的年长一些的三个人:爱德华•马奈、保罗•塞尚、埃德加•德加。

年轻一点的三个人:克劳德•莫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弗雷德里克•巴齐耶。

当年这三个小兄弟是在库退尔老师的画室同班同学,但很便快不满足于老式的教学,便退学去写生。

 

29 岁的巴齐耶在 1870 年普法战争(一战)中牺牲。所以他作品只有几十幅,但都很精致。巴齐耶很年轻的时候就有马奈和德加那样坚实的造型,同时又有雷诺阿和莫奈那样把握丰富色彩和微妙光影的能力。另外,他还有一项其他印象派画家都没有的本领,就是有办法画场面性的群像,善于组织场面。说到大场面,在早期的画家,比如浪漫派、古典主义画家那儿大场面群像不是问题,而印象派画家靠写生做成这样的场面的组织,而且不着痕迹,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巴黎青年”这一期,着重介绍了《巴齐耶的画室。拉孔达明街 9 号》这幅画。陈丹青看到这幅画的时候说:“意气洋洋的年轻人,一切开始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光。”那个画室,就是一个青春的记忆,谁在干什么,谁在说什么,非常具体。窗外是都市的晴天,非常好的心情。一切都是年轻人的状态,充满自信和希望。

由于丹青老师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画室”这幅画的印刷图片,正好迎合了年轻时候的梦想, 所以谈论起来非常有感触。而我更喜欢巴齐耶 1869 年的《夏日》。

 

《夏日》这副作品,收藏在美国哈弗大学的福格美术馆。画里是几个男孩在树林里洗澡,有些在树林里,有些还在水里。正午的阳光,颜色非常明亮。论描写光线,超过莫奈。光线的准确,那种耀眼。白人的皮肤在树的阴影当中那种发紫发蓝,在阳光当中和水中的那种变化, 画得惟妙惟肖。他看男性的眼光,画男性的状态,非常坦然,不掩饰,不标榜,没有压抑感, 始终带有一种明朗的,很中性的一种表达。

timg (3)

 

比较一下其他几个主要的印象派画家,马奈的潇洒和丰润,毕沙罗的朴厚,德加的神经质、穿透力、敏感度,莫奈的变幻无穷,西斯莱(英)小范围的绚丽多彩,虽然都有革命性的变化,仍然在一个前期浪漫主义的影响下相对风格化,相对偏于激情,只有巴齐耶比较理性, 比较中性。他是一个兼有科学和诗意的性格。他的实践,终身都比较温和,题材上都不是惊世骇俗的,画的都是家人,朋友,自己的画室。

 

法国的这些印象派,画官方的沙龙绘画、中东的异国情调、资产阶级贵族的宴饮、滑腻腻的女裸体、非常标准的风景。当时印象派那么前卫、勇敢、坦然。画自己过的日子,自己的快乐。这种前卫从此改变了美术史,现代艺术后面就跟上来了。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