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发展演变与历史沿革

中国古建筑发展演变与历史沿革

  • 中国古建筑的概况

世界古建筑体系可以分为三大体系,即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特点。建筑3

  • 中国古建筑发展的概述
  1. 孕育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出现了自然洞穴的居住地,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后期陶复陶穴和筑木为巢这两种原是建筑形式都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土木结构的建筑。筑木为巢发展到了干栏式建筑,而陶复陶穴发展到了地面宫室建筑。而这些建筑也对现代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原始
  3. 萌芽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城市建筑有了显著的进步。从夏商的都城到东周时期列国的都城,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的两种形态——“择中型”布局和“因势形”布局均已出现。以小城作宫城,以大城作郭城划分里坊的封闭性都城格局已具雏形。西周时期,凤雏、召陈宫殿进一步发展为“瓦房”,从而为中国建筑以土、木、瓦、石、为基本用材的悠久传统奠定基础。而此时,开启运用斗拱之滥觞,带有家族伦理观念的组群空间的庭园式布局已经形成。
  4. 商代
  5. 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秦汉——南北朝):秦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宫苑上,秦的成就突出,大兴土木修建陵墓,长城。两汉时期,在城市建设上,都城的规模更大,其次木构建筑体系基本成熟,主要表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趋于完备,有宫殿、苑囿、陵墓等皇家建筑,有明堂、宗庙、辟雍等礼制性建筑,有坞壁、宅第等居住建筑,还出现佛教寺庙建筑;木构梁架结构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的形式进入多样化探索期,屋顶形势渐趋丰富;独立的、大型多层的木构楼阁兴起;建筑组群建筑规模扩大,如未央宫有“殿台四十三”,权贵宅第也是“并肩列宅”。而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体现在都城建设、佛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兴起。
  6. 阿房宫
  7. 成熟时期:封建社会中期(隋唐——宋元):隋唐时期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为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隋代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赵州桥。唐代建筑成就主要体现在都城建设规模、建筑布局水平、木构技术的高度成熟等几个方面。唐代都城建设规模宏大,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建筑布局水平提高,不仅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木构技术进入成熟阶段,木构件的形式和用料已呈现规格化的倾向,斗拱结构严谨、雄壮有力、门窗朴实无华,建筑技术分工和技术管理也都有了进展。到了宋元时期,组群建筑布局趋向多进元格局,加深了组群纵深发展的程度。建筑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更在意对细部和装饰的追求。
  8. 2
  9. 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在城市建设上,明清的北京城城垣、宫殿、坛庙、苑囿规划完善,气势恢宏,成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在组群建筑规划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北京紫禁城、天坛、十三陵等都是组群建筑的典范之作。各地的民居建筑、公共建筑也都有了突出发展。木构建筑也达到了高度成熟阶段。明式、清式家具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室内陈设的发展。而到了清朝中叶以后,由成熟的定型化转向僵滞的过渡程式化,构架趋向板滞。而这种衰落 的迹象预示着中国建筑转向的来临。
  10. 故宫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