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和自信关键在于交流前提下的自我满足
在前些日子我指导过两个美术学生,其中一个学过美术方面的基础,另外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在指导她们绘画之前先让他们用自己独立绘画一把椅子,然后再进行指导绘画。
很明显,在后来一次绘画当中两人都所进步。在我看来,没基础的同学进步比有基础的同学进步尤其明显。但后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让两人在没有和上次作画相比较的前提下说说她们的进步,进步很大的那位没基础的同学只是说“好像没什么差别吧”。反而进步并不那么明显的有基础的同学能很好的说出进步的地方。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在后来详细询问中发现,没基础的同学原来一方面是觉得绘画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则觉得即使后一次所绘画的作品也远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水准。
本来,进步从词面上来理解就是一个相对物,首先得自己树立一个标准,然后达到并获得满足,才能感受到对这个标准来说“进步”了。而自信正是这种感受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信念,对自我的一种肯定。这两种事物直接关系到学习的积极心态,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从两个学生来看,明显造成没基础的学生感受不到明显外在的进步就是我的教学误差。因为老师所定的审美标准过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的标准。
在同时教学的情况下,我尤其放松了对有基础绘画同学的指导和示范,刻意注重了“多关照”没基础的同学。这虽然一定程度上让没基础的同学绘画的作品质量有所提高。但过多的引导反而让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没能很好的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感受进步的习惯,让其在绘画期间多次向老师提问并且我还乐此不疲。最后让学生产生了“画得好都是老师的功劳”。并没能让学生产生很好的进步感和满足感。
当然,绘画要求标准定的高一定程度上和学生自身的性格也有所关系。而老师应当做的,就是适当的协调绘制能力和审美标准之间的平衡,其中老师自身的要求和引导的适量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