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育从孩子角度出发

孩子经常在家里就喜欢涂涂画画。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孩子把树叶画成蓝色的,是否会纠正或者鼓励他?你对孩子的言行将会影响他对绘画的兴趣。实际上,大人和孩子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成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对世界的认知比孩子多也相对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在儿童的表达的时候,很多父母在教育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画的像,像和不像变成了父母评判孩子画画的标准。

   很多父母非常急切的或者带着自己主观意识的希望孩子能尽早进入写实性绘画的学习。 画室一直是建议孩子12岁以后再进入写实性绘画的学习,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12至15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为获得抽象思维能力和从可得到的信息得出结论。这是素描需要的抽象能力,另一方面控制力在这个阶段也达到所需能力。这只是一个普遍基数。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每个年龄段有孩子本该属于他这个年龄会做的事情。不排除发育快成熟早的孩子,所以孩子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达到学素描的标准了,就可以进入写实性绘画了。并不是一定要要求一个年龄标准。当然,长期学习着绘画的孩子可以更早接受写实绘画。
   大多数孩子都是有绘画的潜能和通过绘画表达的欲望的。家长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教导。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的绘画学习中发挥孩子的天赋和创意,而不是跟孩子说哪哪画错了颜色形状不对等等。
   儿童绘画教育的目的是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通过绘画培养孩子的智能和悟性。家长应该重复的尊重孩子的独立创作和绘画的积极性,接纳和鼓励孩子的每个作品。孩子感觉有了进步才会进一步的学习而不是放弃。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