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根基
2016年10月5日一个学3D的学生的第一次打来了电话咨询。安排到了高老师哪里试听,并没有报名。之后高老师回访过,我加了微信也回访过。
12月9日,我转发了本星期的公众号,学生看到了微信上的宣传,现在微信上咨询然后,再一次打来了电话,咨询了20分钟。
在这个聊天的过程中,我知道这个学生,在汇众和其它培训机构上过2年的课,得出了一个培训机构是大坑的结论,尽管他也承认自己是有成长和收获的。
我来描述下这个学生的状态:
1、读过一些所谓的成功过学的书,这些书大多宣扬:权谋+阴谋=成功。
2、冥冥之中还是觉得自己对他人缺乏信任还是存在问题,所以很喜欢和我聊天。
3、正处在二十多岁的迷茫期,为了让自己坚定,不得不采取进攻姿态。
4、聊天中出现最多的句子:用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这句话仿佛是他为人处世的信条,侧面也说明他缺乏安全感。
关于市面上的《厚黑学》、《曾国藩》、《国画》、《沧浪之水》、《君主论》、《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在我高中时就看过了,这些书也是盗版书店最多的书,消费层次决定眼界也是有道理的。当时我的国画老师,把这类书当成社会教科书推荐给我看。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我并不认同,书中的看法。
在我看来,中国的创造性缺失的根源就在于此,没有科学的思维模式,没有试错、求证、再试错的文化根基。大家用脚趾头想想,成功学的书遍地都是,为什么社会上有成就的人还是少数呢?更何况对成功的定义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答案。
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社会经验处在什么阶段?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飞机、高铁我还敢坐吗?机长我都不认识,我凭什么信任他。相互的信任,是现代社会提高效率的根基。
我们使用的人民币,100元的人民币就是一张纸而已,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怀疑它的购买力呢?就是国家信誉作为保障。
我去日本游玩时,不得不感慨,日本社会的低能耗、社会运作的高效率。一个妈妈可以带3个孩子上街,其中一个还在婴儿车里,当她要下公交车时,有人主动帮助她抬婴儿车。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能和日本比,但是现代社会以信任为基础,这是不可动摇的。
那么回过头,换位思考,为什么这个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十多年前,其实我和他一样。父母没多少文化,家庭的社会层次那就不说了。这决定了,我成长过程中的眼界到底如何?说好听点有一颗上进的心,说不好听点“中二病患者”。我总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应该做点什么。那么当时的我,能够选择的有什么呢?当然就是书店里的成功学书籍啊~,然而然并卵。一次突发疾病,导致自己在医院住了20多天。在这20天里,我看了一本书《宽容》。在回想起《阿甘正传》里,丹中尉和暴风雨搏斗后,当暴风雨过去,他跳进大海时的场景。我才发现:人要成功,先要放过自己,与上帝握手!
我后来去参加了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培训课,从此走上了正轨,我的生命得到了重生。因为我在参加培训期间遇到了我现在的太太。我的急躁,不讲道理,缺乏安全感的心,终于得到了安放的位置。
我的家庭是建立在,坚实的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因此可以迎风破浪!
极典的创办和我家庭生活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
根基在于:相互的信任
我相信这个学生会找到自己的出路,我相信我们每位老师都是优秀的老师,我相信春天就要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