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和心理之间的联系3
绘画心理分析相关概念
绘画心理分析:通过绘画分析探索创作者的心理信息,可以从颜色运用,空间构造,绘画内容,笔触风格,绘画过程的特点和创作者自身感悟等方面分析。
一 绘画心理治疗的发展
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影响下,产生了两个不同的绘画治疗观点。20世纪40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开始使用“美术心理治疗”,这标志着美术治疗作为一种心理疗法诞生。起其方法基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与压抑理论而形成。20世纪50年代,美国艺术家兼美术教师克莱曼提出“美术作为治疗”,这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升华。1921年,伯特用“画人”来考察儿童的智力水平;1926年,古德伊纳夫用画人的方法测试孩子的智力。1948年,巴克首先开发“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用于儿童心理评估;1969年巴克和哈姆尔对“房树人测验”进行了技术上的推进,使其适用于临床。1949年 ,麦可福出版《人物画的人格投射作用》,测试中将绘画者的心理冲突、防御机制等和人物画中的特定象征符号联系。同年,寇可开发了“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对象为5-16岁儿童及青少年,研究不同年龄发展特征并考察智力和心理疾病等问题;1968年,科皮茨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评分体系。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动态房树人绘画测验”等一系列动态绘画测验技术。
二 绘画心理分析的作用
适用面广泛,绘画心理受绘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较少。当语言成为双方的障碍时,绘画心理分析则绕过语言或文字表达。
信息量更大,如果绘画者防御机制过强,语言反映的信息有限,绘画往往可以巧妙的绕开意识的监督和审查,绕开防御机制,将绘画者的潜意识信息展现在纸面上,并表达的更加全面和深入。
治疗作用,据统计,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中,在美术类大学生中,从事油画、雕塑、壁画、等纯艺术造型专业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程度要好于人文类和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这个统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美术行为治疗”的理念。
三 绘画的形式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绘画形式有三种:具象画,抽象画,不限定画。
具象画——常用形式有“房树人测验”、画人测验、风景绘画。这类型绘画中,绘画者需要呈现相对清晰的主题和真实的实物。如下图:
抽象画——常用主题“我”“我的人际关系”等。这类型绘画中,分析者要给绘画者规定主题,但绘画内容是相对抽象的。用任意图形、任意色彩、任意线条,也可以是任意图形、色彩、线条的叠加,只要这个图形能描绘你此时此刻的状态。
不限定画——分析者没有给绘画者规定主题和抽象程度,画的内容,呈现方式都由绘画者自己决定。最后完成绘画后绘画者命名。分析者在绘画者的涂鸦、自由绘画中,通过分析色彩、构图、笔触特征、画面内容等各种特点来探索绘画者的各类心理特质。
这三种形式在绘画心理分析中侧重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具象画,在前人的实践中所总结相对适用的分析参考标准,其提供的内容线索较多;抽象画和不限定绘画,往往由不规则图形或线条组成,分析时更加侧重于色彩、笔触、构图等信息。
下面是房树人测验的一些案例,转载于他人的课堂记录。画面不错分析,只是感受一下通过绘画反应的绘画者的内心。
案例一:
老师看到这幅画,对孩子妈妈说“凡事想通过孩子优秀而获得骄傲感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因为是父母自己优秀不起来”,孩子妈妈眼眶湿润的说“是这样的,我孩子成绩已经很好了,但我和他爸依然对他有更高的要求,孩子已经说了很多次压力太大了!”
案例二:
当老师看到这张画后,说注意一下你朋友有自杀倾向,要赶紧给她家人说,多给与关注和陪伴。这位绘画者有重度抑郁,很多抑郁症是来自于原生家庭。
案例三:
通过孩子画的这幅画,老师看出孩子有自杀倾向,妈妈不相信,分析者叫来孩子问她“如果给你自己的画取名字,应该叫什么”孩子说“叫《我的遗书》”妈妈当时吓瘫在地上。通过老师和妈妈后面的沟通和疗愈,知道孩子的自杀倾向来源于妈妈和外婆的关系。当妈妈跟外婆的做了一些调整和解后,孩子的状态现在也慢慢好起来了,老师收到这个妈妈发的很长一段的感恩和孩子近况的分享。
下集:绘画心理分析的种类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