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艺术(28)
再看这个例子,两幅作品只是对远景的树丛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作者想要表现的是前景中的雪地,但是左边的画面中,当我们的视线进入画面就被困在了右下角,即使通过树丛左边的缺口往上移动也不能再回到画面了。然后当画面进行右边的处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即使我们的视线在画面中四处游走也能回到画面的中心处。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画面的构图来引领我们的视线。现在我们再来看通过调整对比度引导视线的例子。
我们来看原始画作。整个画面的前景、中景、远景都是右端模糊处理,左端锐化处理,让我们的视线从右边进入就一直停留在了左边,不会再向右端移动。
我们来看改变一,作者仅仅处理的草地边缘的轮廓,让整条轮廓都变得清晰,但是这样的处理让画面有很强烈的分割感,那条线会过多的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是视线不能移动。
接着是改变2,画面加强了视觉中心的色彩强度,明显的色彩纯度和明度的对比让我们的视线停留在草地的左端的一角。
然后是改变3,在画面的前景的右端的草丛上加上了鲜艳的红色,这样我们的视线就可以被吸引到右端。
我们再来看这个例子。原作的画面构图是V字形,画面的视觉中心是在最左边的罐头盒子以及它旁边的衬布。
我们来看改变一,把最右边的墙面的明度调高,我们的视线就会不自觉的注意到那里。
再来看改变二,把桌面前端的一块空白区域的明度调高,这样不但破坏了画面原来的架构,而且我们的视觉只会被那块区域所吸引,桌面上放的什么东西我们都没心思再去观察。
我们再来看改变三,亮部的明度被调低,这个时候色块的色相本身属性就会变成吸引我们视线的关键点。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通过改变颜色的对比也能改变我们视线在画面上的行动轨迹。那么设计视觉线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在画面中寻求视觉干扰。当我们围绕视觉中心设计好了一个主要的视觉轨迹后,我们就需要在寻找一些对这个视觉轨迹产生干扰的内容。让我们的视线可以再画面上环绕,最后还能回到中心,在画面上设计多个兴趣点,是增加观赏时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