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和心理之间的联系2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理论与绘画创作的关系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瑞士心理学家

t01163fd8cb08ca782d 一、 分析心理学:又称原型心理学,荣格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所发展俄一新的学派。分为集体潜意识,原型,情结等理论。

集体潜意识:分析心理学也认为人格可以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但荣格认为潜意识部分可以分为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反映人类在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人格中最深层次和最有力量的部分。

原型:原型是一种本能的趋向,本能是原型的基础,而原型则是本能的潜意识意向。 情结: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个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情结。

荣格对原型模式做出了下面的论述

人格面具:指个体在公众场合下公开显露和表现出的那一面,有时候与我们真是的想法是相违背的。我理解的事社交面具,这是在集体中的社会需求。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荣格认为个体天生就具备一些异性的特质,这样人格中才能获得平衡。简单来说阿尼玛是男性心理中女性的一面,是男子内在的女性原型,如模糊朦胧的感情,心绪,事关未来的征兆预感,非理性存在的接纳性,个体之爱的能力、成熟质感等性格体现。而阿尼姆斯为之相反,是女性心理中男性的的一面,是女性内在的男性原型,勇气、进取心、坚强刚毅、才华横溢等性格体现。

阴影:个体意识层面觉得罪恶、羞愧、焦虑的组成,于是在意识层面个体选择去压抑它们。阴影容易被个体投射到别人的身上。这里要讲两个案例,案例一:在一些绘画活动中,创作绘画更加的能够反映孩子的内心表达,有个课题是把爸爸妈妈的职业拟人化,在孩子们的眼里,妈妈永远是站在中间最显而易见的地方担当着重要的职位,而一半的爸爸,就是在边上不是手机就是电脑的角色。这会不会是来自孩子们对家庭成员的焦虑?面对父亲的角色缺失,这也许就是孩子的焦虑。这块“阴影”如果没有在家庭结构里的到改善,也许真的会成为孩子需要去压制的阴影。案例二 :这个案例更加的典型,甲和乙是好朋友,两个小朋友一起去学跳舞,甲给我说乙在跳舞的时候经常哭,但后来乙的家长告诉我,甲才是经常哭的那个小朋友。甲一定在当时把那种尴尬的情景,投射到和自己一起上课的乙身上。把尴尬的羞耻感“屏蔽”掉,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去看待这件事,心理得到了释放。

“智慧老人”是指我们内在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型意象。男性阿尼玛发展的最高阶段“索菲亚形象”和女性阿尼姆斯发展的最高阶段“赫尔墨斯形象”。这个“智慧老人”的形象就像荣格梦中的“斐乐蒙”,他会出现在荣格的梦里,通过积极想象来和荣格沟通,荣格曾说所有重要的分析心理学思想,都与他和“斐乐蒙”有着不解的渊源。

二、空间象征 空间象征是集体潜意识在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反应,分析心理学有时会基于病人的想象和梦来解释一幅画,从颜色的总体印象、象征和空间利用方式。空间象征可以解释为绘画作品中对个人冲突的一种暴露和一种治疗。如下图:

QQ截图20210430172151通过分析和解释,可以追寻绘画者的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意识、潜意识、父母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状态、心理特质及人格的发展历程等。

三、荣格理论与绘画创作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个体无意识的升华及替代性表现,而荣格则认为艺术是超个人的东西,艺术是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的象征。在荣格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中,他始终强调的是原型象征。 荣格曾指出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画作《圣母子与圣安妮》的解释是不准确的。荣格指出,这幅画“与明显的 个人心理交织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非个人的‘ 母题’。在其他领域中这个‘母题’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就是‘双重母亲’的‘母题’,它是神话和比较宗教领域中以各种变体出现的一个原型,它构成了无数‘集体表现’的基础。我还可以提出‘双重血统’的‘母题’为例:所谓‘双重血统’是指同时从人和神的父母那儿获得的血统…双重诞生的‘母题’与两个母亲的幻想无处不在的联系是应和了人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需要,这种需要恰好反映在这些 ‘母题’之中”。所以,荣格认为从这幅画中,达,芬奇所展现的并不是个体潜意识,而是表现了人类共有的、普遍的一种有关存在的需要集体潜意识中的“双重诞生”的原型。

IMG_20210429_162929     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妮》 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对毕加索的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分析。他认为,毕加索的作品不是来源于外部世界和外在经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经验和幻觉。此外,毕加索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的画解释了他们对情感的疏远和离异。“这 类画都有一个主要的特征一断裂; 它们以布满整个画面的所谓‘断续的线条’,即一系列的心理‘断层’(就这个词地质学上的意义而言)来表达自己。这种画使人感到心寒,它们以其荒谬无情和对观众的古怪的冷漠搅扰人们的内心。”日 荣格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之所以会创作出象征现代人集体无意识的断裂和零碎的绘画作品,是因为现代人对“完整的 人”的向往。他分析道:“这个‘ 完整的人’由于当代人在他们的单面性中迷失了自身而被遗忘,但却正是这个完整的人在所有动荡、激变的时代曾经并将继续在上部的世界中引起震动。这个人与现在的人是不同的,因为他一如既往,亘古不变;而现在的人则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在我的病人中,接着内外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人性中的两重性及其对立面相互冲突的必要性的承认。在经历了那些崩溃、分裂时期的疯狂的象征以后,紧接着便会出现一些表明明与暗、上与下、黑与白、男与女等对立因素互相靠拢与融汇的图像。在毕加索最近的绘画中,对立面直接的并列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种融合的主题。” 图 毕加索病后的作品《 镜前的少女》《坐着的女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作品均体现出荣格所说的断裂特征和对融合的向往。

QQ截图20210430172513

QQ截图20210430172522

 

下一集:绘画心理分析相关概念

https://www.xuexicn.com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