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画画
无论你家长是多么有趣,只要一遇到别的小朋友,孩子便不会再与你玩耍。为了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家长只需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们可以一起画画。孩子喜欢学孩子,他们的创造力会彼此激发。
让孩子们一起画画,这个方法我试过好多次,确定真实有效。有个小姑娘来我家玩,我和孩子妈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纸和笔。之前这两个孩子一个是不愿意主动画画,一个是声称自己只会照着画画。结果这次两个小伙伴的创造热情是挡也挡不住。如果孩子没有画画的兴致,而且你又是非常想让孩子画画,别逼孩子,只需要给孩子找个伙伴,他们就会画得很开心。

2. 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心里面没有竹子,怎么能画出竹子呢?我们古老的成语让我们要“胸有成竹”,可是如今人们送孩子上绘画班却是出于这样的想法,认为孩子们只是不知道画画的技巧,人们认为只要孩子们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就能画出画了。
这种想法仔细一想就能知道其中的谬误。我们大人都会写字,会表达,但是有时候想写个文章,做个工作总结,就算是头皮挠破也不知道怎么写才好。有这样一个故事,秀才的老婆见秀才抓耳挠腮,写不出文章,疑惑地问:“相公,你写文章怎么比我生孩子还难呢?”秀才答:“夫人,你那是肚子里有货,我肚子里没货!”
怎样让孩子肚子里有货,胸中有成竹呢?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呀。这样孩子们才会有热情将自己经历过的事画出来。孩子们丰富的生活中,还包括听故事。故事的想象力与孩子的小脑袋瓜是匹配的。故事是会在孩子的脑袋中留下痕迹的。一有痕迹,孩子就会思考,一思考就想表达,一表达孩子就很可能要画画了,毕竟画画是孩子很拿手的表达方式。
如果孩子们想画了,可是依然无法下笔,怎么办呢?可以语言引导。
鸟居昭美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孩子有了体验,内心涌动,却无法下笔,对于4-6岁的孩子,有一个办法就是语言引导。语言引导可以将不在眼前的事物描述得就像正在发生一样。
对于四到六岁的孩子,要用语言引发他们在记忆中的印象,唤起他们对绘画的热情。‘昨天我们在院子里点篝火了对吗?而且,还烤红薯了吧?红薯特别好吃吧?那些红薯是我们一起挖的。我们把红薯吃了,没有了,怎么办呢?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把我们画的挖红薯的画,拿回家给妈妈看看吧!画烤红薯、吃红薯的情景也可以呀。’这样一说,孩子们的脑海里立刻充满了热乎乎、好吃的红薯的印象,以及刨土时红薯一冒头儿时的喜悦之情。”

当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还可以帮他们设定一个主题。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设定了这样一个主题:画一株沙漠里的植物,并且要让这株植物可以在沙漠里生存下来。我的本意是想让孩子们画出长长的根,或者宽宽的根,可孩子们的想法比我要丰富得多。他们画出了从地下吸水的车子,画出了洒水的车子,画出了非常生动的浇水小人,还搭建了沙漠的场景。
李子勋老师有一句话特别好:“大自然蕴含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是专门为所有生命系统准备好的。人类不管怎么做,都不如带孩子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最后吐槽一下鸟居昭美的那两本书的书名《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培养孩子一定得从画画开始吗?其实不然。鸟居昭美在书中表达过这样的意思,那就是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孩子去学画画。如果孩子有其他的手段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用其他方式表达好了。比如我的绘画老师,他家小儿子就没有专门去学绘画,他孩子的爱好是折纸,不用教程,自己琢磨着折,折出来的小动物,还有机关枪真是漂亮极了。
以上就是极典画室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学画画的介绍了,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不要教孩子画画,不要给孩子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