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式绘画
西方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西方绘画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是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发现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其绘画形象均为动物,手法写实,栩栩如生。这仿佛也在冥冥中呼应一种对西方绘画的理解方式——围猎式绘画。
有种很有趣的说法——西方古代以狩猎为主,所以欧洲人至今还保留了为打猎而生的相貌特征:眼眶深陷是为了遮蔽头顶的阳光,便于目光死死地盯着猎物,鼻梁高挺也有直指前方,集中注意力的意味。而西方人的绘画方式也有源自打猎的一种理念——围猎式。
以画素描为例——我们一般是把整个画面理解为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形状。首先,整个画面分成一些较大较概括的块面,这就等于先把我们的猎物统统围起来。确定大块面形状没问题之后,再把这几块较为概括的块面每一个都划分为更小一些的块面,在确定没问题之后再进一步细分为更小的块面,直到细分到每一个画面细节都被确定了形状。这就等于逐步分割了一大群猎物,把它们逐步围成一个个小的群体,最终化整为零,令其变作被包围的单独个体,完成我们对大群猎物的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于是,狩猎圆满成功。这种方式在油画、水彩、水粉等等各类西洋绘画形式上都有广泛应用,尤其风景写生更为实用。
之所以说是对西洋绘画的一种理解,也是相较于中国画的简练随性而言。中国画一般不会太在意是否先把整个画面分割成多个大的块面,甚至很多熟手画国画直接从某处细节开始逐渐拼接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围猎式绘画方式,其实还是比较简洁有效的,喜欢画画的你可以多试试,定会发觉其中美妙。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