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案例—完美主义的女孩
来访者:25岁,女性,会计职业。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画的画总是不满意。按照学习时间总长度来说,该名学生的绘画学习速度应该算中等,但是不是她口中所描绘的那么差,面部表情始终凝重,眉头紧锁。经过几次简短的聊天中得知,排除该名女同学家庭不和谐的原因导致认识事物偏差。
该名女同学自己也认识到这种认识让自己难受于是找到老师咨询。
该名女同学自己口中描述,小时候学习绘画时,认为黄色必须和绿色搭配才好看,如果受到质疑就会很难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成绩非常好,一直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小时候作出些成绩,父母就会表现的很惊讶。逐渐养成该名女孩“完美主义”倾向。(编外:“家庭和谐”,孩子并不缺失父母的“关爱”,但是一样会造成学生成长的问题。教育是个尺度问题。)
长期积累的完美主义认识导致一下结果,该女生口述:其它孩子面对考试时都是先复习自己有把握的课程,而她会花很多心思去复习自己没把握的课程。最后选择文理科时,没选择自己有把握的文科,而是听从大多数的安排选择了理科。最后长期积累的问题,在高考爆发。考试结果很不理想,最后埋怨自己的同时,在大学时没找到自己理想的同伴,消极情绪得不到舒缓,最后抑郁住院。
心理咨询前期:该名女同学,一直疑虑自己面对自己所画的画时,那种严格的要求是否正确?例如:她画了一片雪花,对于雪花是对称图形的认识,导致她无法接受有一点点偏差。
心理咨询中期:引导回忆,什么时候出现的该类感觉和认识?运用排除法,可询问父母感情怎么样?你印象中的父亲描述一下等。在来访者口述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并进一步了解前因后果。
心理咨询后期:引导学生放弃“努力”,现场指导用语有:我腿脚不好使,我每天去跑步,您说我能跑过刘翔吗?有这必要吗?学画画不是你的专业,但是您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也不是说您得超过张大千,毕加索吧?补习自己最差的那部分是您内心“最积极的动力”应该好好呵护。很多来学画画的同学从“功利上讲”,大多数是不适合学画画的。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有愿望学画画呢?那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弥补缺失的愿望,冥冥中人们都知道自己缺失什么,不同的是有些人去弥补了,有些人只是停留在想象中。作出成绩是每个人希望的,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您一天有24小时吧?不会比我多出24小时吧?所以人又是现实的,人还是要吃饭对吧,所以工作是很显然不会马上换掉的,但是梦一样是可以追的。
编后:该女孩说自己成长过程“与世无争”。咨询师理解为没有对立面,不能激发对外的“攻击性”。导致这名女同学“内伤”。换句话说类似于“学习修炼”变成了“走火入X”。让我想起了有一个案例,一个七中的女娃娃,学画画很快,明显学习效率很高。问其成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殊事件时,没有。问其父母情况时,父母关爱有加。问起除了学画画小时候还学过什么,自己主动喜欢的学习项目有哪些时?女孩描述:围棋。问其学围棋有下输的经历没有,女孩描述:有。问你会怎么处理,女孩说有一次把围棋盘掀了,然后哭了。我说然后呢?她说哭完了接着下,我说下赢的孩子会怎么样?那个赢那个中午请吃饭。我插了一句,是不是变成好朋友了,她说:是的。
以上整理内容分享给真正做教育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