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率的教学需要适当的结合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初期教学
上周某天晚上同时指导了两个新学生,同样也是基础观察训练绘画椅子。
男孩A进行的是第一堂课,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绘画经验。男孩B则是上第二趟课,有了一些画椅子的体会。
本来都不算是很复杂的基础教学,但是我都没能按时完成。下课细细想了一些原因,觉得主要问题在两点:
一是男孩A虽然很容易的听取接受意见,但是执行效率很低,能很听话的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动作,但是就是没法按时完成,绘画的方法缺乏使他浪费很多时间。
二是男孩B虽然观察力优于男孩A,但比较有个性和想法,容易对老师的引导产生联想。虽然很快解决了老师指出的问题,却容易按自己不成熟的思路进行更多的探索,不遵循引导教学,老师指出了问题A他却更多的去讨论B,导致后来对其的教学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逻辑论证。
在实践中,我用了不正确的方式对两者进行了引导,比如我在指导男孩A的时候,因为发觉其很“听话”,所以更多用的是用“命令”让其完成某一绘画阶段,而在发觉其绘画速度慢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催促注意时间,结果导致还是没能按时完成。而男孩B呢?因为发觉其想法多样丰富,便花了很多精力引导其逻辑推导出问题,最后目的虽然达到,但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讨论上面。
后来下课细细想来,着实是两者用反了方法。对于男孩A,正是因为绘画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其“速度慢”和“听话”的特点。我没有更多的去传授其知识,反而更多的把时间用在了男孩B身上。对于男孩B,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其发现学习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在讲究效率的教学体系前提,有些地方还是可以用“命令”的方式让他排除杂念,达成目的之后再进行说明,那样会比一开始反复兜圈子论证要节约时间的多。
这个观点我在成人教学和儿童教学的文章里面已经进行过论证——“儿童”更需要“填充”,“成人”更需要“引导”。而这次新的体会是认识到了准确和适量的“命令”在效率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缺乏知识的学生会更容易“听话”,但也意味着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帮其充实内容,去把“听话”实践成为“行动”。而有知识和想法的学生会更容易“行动”,可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手段让学生如何“听话”,按照事先拟定的方案去达到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