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色彩教学中的误区

微信图片_2021031110175313

色彩训练在“转型期”的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几个误区,这也是老师们感到最困惑的地方。
1、如何延续儿童期色彩教学,避免单纯的考前应试辅导
在我们对国内大多数校外美术教育机构的了解中,少年儿童学习色彩进入“转型期”就等于需要进行相当于中考或者高考形式的专业训练,教师多注重 技法的培训,用较为统一的要求和范本让学生进行模仿,最终实现能够真实再现对象空间、形体和色彩关系的画面效果。
这是一种被普遍认可,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方针,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

7d7389f21ca749bb9074968d4159a0d9
首先,在接受过素质教育美术培训的儿童中,许多孩子在色彩表现中习惯了主观大胆地使用色彩,一旦他们接受专业色彩写生技法训练时就会感到以往的学习是错误的,造成认识上对经验的否定,从而无法将儿童时期的“童子功”优势展现出来,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
其次,“转型期”的表少年思维活跃,开始喜欢运用理性的逻辑分析事物,单纯的色彩应试技法训练容易使学生认同绘画唯一性,从而压抑了个性发展和个体对色彩感受的物质,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这一点形成了在同一个画室中,幼儿时期绘画个性截然不同的孩子,到了10岁以后居然在绘画风格、形式、语言上逐渐趋同的现象。
最后,色彩训练最大的物点就在于其主观性,每一个个体的感受都是应该被认司的,教学中对于色彩规律的掌握、色彩修养的提高以及主动运用色彩表现感受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然而,以专业考试为目的的色彩写生训练无法承载全面深化和提高青少年对色彩使用的理解,同时会造成教学年龄上的脱节,使教育的核心转变为表面的模仿,从而压抑了青少年艺术的个性发展。
因此,在青少年“转型期”色彩教学中要延续儿童色彩教学的成果,就应该顺应此时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通过色彩感知训练,色彩风景、静物物、人物写生,色彩拼贴、创作等多种途径,使学生理解色彩的普遍规律,并认可和鼓励能独立表达感受的个体,扩展学生对经典作品色彩运用的理解能力,形成教学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勇于表达个人色彩感受,并不断完善所长,获得自信。

微信图片_2021031110175311

2、如何避免色彩教学中学生作业的素描化
儿童到9岁或者10岁以后逐步要求表现更为具体、细致的绘画内容,因此,在进行色彩训练时往往认为塑造真实而立体的形象是最为重要的,于是喜欢用物体固有色的深浅变化描绘对象。这样不仅使作品显得琐碎,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色彩训练的本质意义。
要想避免学生过于注意懒散 的细节色彩的素描化,就要注意锻炼学生色彩的概括能力。因此,“转型期”色彩训练在教学上的深化,不是描绘内容上更为丰富繁多,也不是写实表现技巧上提高,而是对色彩观察、感受、分辨、概括的理性思考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从认识上丰富对象的整体印象,并能主动概括归纳色彩的冷暖、色相等感受,能运用色彩表现空间深度或者心理维度……这些艺术表理能力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正确方法。
围绕着这一前提,我们认为可以设置分析性色彩作品临摹、色彩归纳写生、感受性色彩创作等方面的课例,引导学生逐渐领悟色彩运用的奥秘。

微信图片_2021031110175312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