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识”对学习画画的运用

 

元知识就像技能树的主干,以后那些具体的细节处理、技法都是建立在,也都可以在这个主干的分支上找到位置,并且举一反三,理解美术的多种打开方式(我个人水平所限,介绍的也只是最常见的基础思路而已)。

比如静物素描,从观察开始,我们要明白这组静物是参考对象(关于为何是参考,后面会解释)。

这组静物是有内容的,这个内容可能是有艺术性的,也可能是一个针对性训练的组合。理解它的内容,然后以它为参考,把这其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呈现在画面上。

先看概括的整体,比如画面视觉趋势是上升还是下沉,收敛还是发散……然后我们注意到具体的局部,顶出来的,凹进去的,挺拔的,松弛下垂的,飘着的,敦实的……

如果是针对性训练,比如这组摆的有纵深,是训练空气透视的虚实;瓶子挺着,坛子坐着,比例决定特征;黑坛子白瓶子再来点果子,色阶是光影与固有色(固有色背后的本质是材质)叠加的结果……

确认了参考对象的这些内容,我们开始动笔。理解了总趋势这一内容,就明白构图应该如何安排。然后,我们会采取一种思路搭建画面,一般是以拓扑式的逻辑,由整体向局部分层推进造型,再通过造型把内容呈现出来。而最后界定一幅作品是否达到目的,就看能不能表达出这些内容,表达到了何种程度。

举个例子:

你控制比例的目的,比如石膏像,这个参考对象简化了一切其它因素,就是拼分层推进造型的精度,那么此时的比例要求,就是高精度,力求一致。我们就需要明白,这是一种执行力训练,意外通过重复性养成「造型」这一操作的流程习惯,因为拓扑式分层推进是很反直觉的,初学者会本能的抗拒。

还是石膏像,扔进另一个静物组,并且不承担主要内容。我们发现内容变了,这时候造型的目的变成了在整体自恰的基础上,创造出足以让人识别出的特征。你画的坛子坐下去了,瓶子挺起来了,并且能保证第一眼看上去,你画的瓶子就是这个做参考的静物瓶子而不是其它瓶子,那么它就是ok的。同理,此时你的石膏像能看出是海盗,而不是高尔基之类的什么别的玩意,就足够了。这时候严丝合缝的一致,就不是必要的了。

这时候我们发现,同一种操作流程,在表达不同内容时,控制原则是不同的。而石膏像还是那个石膏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它是参考对象。

timg (11)

Recent Posts